为了贵南草原上的每一个孩子 热闻
趣味教学活动。本报记者 洪玉杰 摄
学生们的文艺展演。本报记者 洪玉杰 摄
本报记者 洪玉杰 通讯员 增太加
(资料图片)
有人说,在贵南,最美的风景,是润泽“流彩贵南”茁壮成长的学校;最美的表情,是洋溢在孩子脸上的求知笑容;最可爱的人,是那些致力于让每一个孩子“有学上”的教育人。
初夏,站在贵南县城边的观景台瞭望,整个县城形似一棵巨大的“白菜”,横卧在群山之间,流经县城的茫拉河和着隐隐传来的读书声,令人陶醉。
紧紧围绕“办好人民满意教育”目标,近年来,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教育事业迈入投入力度最大、办学条件改善最快、群众得实惠最多的跨越式发展时期。构建全环境立德树人新格局,适应“双减”政策后教育环境新变化、高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力抓手,构建起“时时、处处、人人”育人的全环境立德树人体系,助推县域城乡教育高质量发展。
优质均衡,
打造“家门口”的学校
“现在把孩子送到村里的公办幼儿园,不仅接送方便,教学质量和环境设施也都很不错,让我们省心又放心!”5月19日,在贵南县茫曲镇新村幼儿园外等待接孩子的家长吉太加高兴地说。
“再穷不能穷教育,贵南县想方设法增加教育投入,千方百计改善办学条件,实现了‘家门口的学校一点不比城里的差’的教育均衡目标。”县教育局局长诺日才让介绍说。据悉,该县将全县学校原有教学用房、危房、基础设施等全部改建或新建,教育建设项目总投资达2亿元,为教学工作提供全方位的物质保障,满足快速增长的教学需求。如今,每所学校都建设成了花园式校园,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,缩小了城乡学校之间资源配置,解决了“城镇挤、乡村空”的问题。
为打造“一园一特色,一乡镇一特色”的办园模式,提供普惠性服务,满足就近入园需要,贵南县政府出台《学前教育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三年行动方案(2022—2024年)》,已实施21所村级幼儿园园舍改扩建项目建设(含校舍、运动场、教玩具及必要的附属设施),总投资2519万元,校舍建筑总面积5300平方米。极大改善了村级幼儿园的基础环境,增强了师幼幸福感,为全县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截至目前,贵南县已打造2所省级示范园,2所州级示范园,5所州级一类园,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由2016年的91%提高至2022年的97.32%,实现学前教师培训全覆盖,学前教师队伍素质和业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,有力提升了广大群众对学前教育工作的认同感。
“县管校聘”,
让“学校人”变“系统人”
受益于“县管校聘”改革的贵南县中学李扎西才让老师,谈到管理改革时,高兴之情溢于言表。
推动教育均衡优质发展,关键在教师。曾经,教师结构性缺编、资源配置不均衡、进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,不仅制约着贵南县教育现代化发展,也影响了教师工作积极性。
面对生源不断萎缩、教育水平低位徘徊的窘迫局面,贵南县委、县政府深知,教育欠发达县城,要实现教育成功“逆袭”,最重要的就是不等不靠,奋发图强。
自2022年以来,贵南县组织全县中小学教师召开专题会议,淡化教师身份管理,实现编制核定、职称晋升、聘用管理、业绩考核、培养培训、评优表彰的动态平衡,完成教师由“学校人”变为“系统人”的改革任务。
学校按中小学教职工岗位设置及工作量核定等办法,合理设置行政人员岗位、专人教师岗位、教学辅助人员及工勤岗位等,明确岗位职责、工作标准、任职条件。教育行政部门拥有了教师调配的自主权,实现在县域范围内统筹规划教师配备的目标,从而解决学校间超、缺编问题。
先后组织专题学习44场次,参加人数2800余人次,出台《贵南县推进中小学教师“县管校聘”管理改革实施方案》及4个配套办法。设立教师管理服务中心,制定完善符合学校实际的实施细则,学校按岗位设置、工作量标准要求,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任务、工作标准、任职条件。进一步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、主动性,促进各学校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。
在教师绩效考核方面,工资按每位教师月均570元和县财政每年从教育教学绩效奖励资金中划拨100万元,实行绩效考核,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。建立教师管理服务中心,统筹管理教师,优化资源配置,将教师职称名额在县域内统一调配,使符合条件的教师能够及时得到晋升,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升。
校长和教师从“学校人”变成全县基础教育的“系统人”,是优质教育资源向相对薄弱区域倾斜延伸的新探索。近年来,贵南县聚焦教育行业“细调研”,找准问题症结以实施“强师工程”为抓手,着力破解制约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,扎实推进中小学教师“县管校聘”管理改革,激活教师队伍动能取得实效。
高质量发展,
从“有学上”到“上好学”
如果将“流彩贵南”比喻成一块麦田,教育这项百年大计注定就是田地里的守望者。期待教育发展年年丰收,可丰收只是结果,守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,应该更加注重发展孕育的过程。
近年来,贵南县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,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,合理配置教育资源,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,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,努力将全县每一所学校都打造成高品质学校。
数据是枯燥的,但也是最有力的证明。2021年以来,贵南县投资5142.6万元,新增义教基建项目15个,项目覆盖11所学校,主要用于教学用房、食堂、运动场、教师周转房等校舍改扩建。高标准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专网建设,实现教育信息化“校校通”。义务教育质量持续提高,城乡教育一体化效果更加明显。
同时,县政府加大教师公费定向培养力度,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,全县中小学教师学历和教师任职资格合格率均达到100%。为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,提升职业荣誉感,县政府拨付专项资金,用于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表彰和奖励性绩效资金的发放,全县教育事业不断取得新成效、展现新面貌。
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,决定了教育本身就是一项民生工程。让每个困难家庭学生上得起学,是民生之本,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基石。
从原先土木平房学校逐渐发展到现在楼房林立、教学设备、功能室齐全的现代化标准学校;从原来只有十几名学生、三四位教师的小型学校发展到如今在校学生上千、师资力量雄厚的寄宿制学校;从原来坑洼不平的土操场到如今的标准化塑胶操场;从传统的“一支粉笔两手灰”的黑板授课方式转换为教育信息化“校校通”“班班通”“三通两平台”等触摸式电子白板……一句话,贵南教育事业发展已今非昔比,不可同日而语。
日月不肯迟,四时相催迫。将教育事业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,作为最迫切的民生工程来抓,一股“赶比超”的风气在贵南越来越浓,甚至如同听到的清脆读书声,越传越远,越传越强……
《青海日报》(2023年06月28日 第4版:省内要闻)
声明: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,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,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!